7月9日,安徽省淮北市摄影家协会公号发布消息称,该协会顾问张秉政2023年6月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六幅入展杭州中国大运河摄影联盟“运河中国”大展,这组照片看似“动态模糊”的风格引发舆论关注。
7月11日,另一幅大赛获奖摄影作品的作者王先生(化名)在社交平台个人主页发声明称,申请放弃自己的获奖资格。他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组委会已接受了(弃奖)申请。”随后,上游新闻记者致电大赛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截至发稿电话没有人接听。
王先生在社交平台个人主页发表“声明”称:“面对《运河魅影》这组技艺高超的摄影作品,我自知自己艺术成就不足,不配与之共同获奖,所以宣布取消我的获奖资格,退还奖金,销毁证书摄影,以表有愧自己这些年对于摄影艺术与审美的理解!”他还在个人主页展示了自己与主办方工作人员沟通的截图以及销毁的获奖证书的照片。7月11日,上游新闻记者通过个人主页私信功能联系王先生,他告诉记者:“目前组委会已接受我放弃获奖资格的申请。”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王先生对《运河魅影》作品获奖持有异议并非个案。7月11日,上游新闻记者在第三方社交平台检索看到,“运河魅影”已成一个热点话题,“拍照的时候碰了一下三脚架,照片就成这样了,想知道这能获奖吗?”有人很淡定:“《运河魅影》好像还不如我拍的这组《马路魅影》。”更有人质疑称:“这是什么高级的艺术形式,还理解不了了。”
对于社交平台上的这些声音,王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模糊也是一种摄影创作技法,国内外都有摄影师运用得很好的。如果主办方能对此作出解释,自然是最好的,大众也非常期待主办方的解读。”
7月11日上午,“运河中国”影像大展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人员回应上游新闻记者称:“这是经评委投票评选出来的。艺术的东西,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不理解作品,很正常。”工作人员强调:“慢慢理解吧,这都是个人创作的自由。”
此前,张秉政回应媒体表示,这组照片是自己所拍,他想要用这种方法表现运河流动、朦胧和模糊的美。对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他会虚心接受。他觉得能引起热议也是对运河文化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他的作品是展览的很小一部分,自己主要想把运河文化传播出去。
今年1月31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发布“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启事。5月4日,“中国摄影出版社”公号发布了题为“公示 ‘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拟入选作品”的推文,张秉政《运河魅影》的上述六幅作品位列其中。当时的公示称:“截至2023年3月31日,‘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及文献征集共收到有效来稿11896件,其中静态影像11955件,动态视频51个。”
公开资料显示,张秉政,男,安徽宿州人,曾任淮北师范大学原学报主编兼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系中国高教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他长期关注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曾出版《运河·中国》等学术作品。张秉政此次参加的“运河中国”影像大展举办时间为6月15日-7月31日,汇集了全国各地摄影家关于大运河的摄影作品300多幅(组),共分为两个主题进行展览。
7月10日,微信公众号“准北市摄影家协会”的一篇名为《张秉政摄影作品〈运河魅影〉入选“运河中国”影像大展》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称,“可以看到,这6张照片失焦、晃动、整体曝光过度,其中依稀可见的是运河边的场景,但除了花、桥、人物等元素,细节几不可辨”。本次影展的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回应记者称,该组作品入围是经评委投票评选的,对其不理解也很正常,“艺术的东西,个人有个人的理解”。
对于艺术,每个人确实都有个人的理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的问题,则不能以这样一句场面话打个哈哈就过去。有网友认为,该组照片毫无美感,其晃动模糊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吃菌中毒”。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虞旻子对此也表示,虽然艺术尝试无可厚非,但这组作品缺乏美感和明确表达观念,很难有人第一眼看出其六张照片都是大运河:“尝试可以,但要等成熟了再拿出来遛一遛。”
不管是外行的网友,还是内行的专家,对于这组充满争议性的照片,都明确表示“不好看”,可为何这样一组照片,却能堂而皇之地登上一届在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影展?据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影像中国”网站文章介绍:“运河中国”首届影像艺术周暨影像大展系以影像艺术的形式,深入挖掘大运河杭州段及其沿线风土人情故事,展示大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等。本次影展上展出的其他作品,都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即使是不懂行的普通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美感与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与人文气息。
据公开资料介绍,张秉政系淮北师范大学原学报主编兼校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欧亚体育、硕士生导师、文化学者,同时任中国高教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淮北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并多次获得各种摄影奖项。
一组照片引发的争议,并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公众关心的,更多在于行业协会组织的正式展出,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评选标准,这样的评选标准与普罗大众的审美是否一致,给出的理由能否经得起推敲?网络民意并非洪水猛兽,直面公众质疑给出合理解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平息舆情的最优解。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摄影,切不可模棱两可,自己也打起“混元太极”,让公信力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上游新闻特约评论员 周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欧亚体育欧亚体育欧亚体育欧亚体育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