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总是悄无声息地流逝,当回想起20年、30年甚至50年时,抓住的只有青丝变白发的惆怅。50年,就潘泉先生而言,欧亚体育相机伴随他深深浅浅的足迹,打着时代烙印的画卷,构成了他与摄影的默契,融入了他与生活的那份质朴情感。由此,继他出版的《山乡印迹》《图译往事》《山水人》《荷韵》图册后,近期又推出新作《印象往事》摄影集,印证他50年来新闻摄影的敏锐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责任。
在《印象往事》中,他既有静观烟火人生,也有呼应时代的满腔激情;既有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又有对摄影艺术的探求。前者让人体味百姓生活的百态,后者是对摄影艺术的创新传承。置机不辍,佳作迭出。《印象往事》中179幅照片的定格时间,从1966年跨越到2022年,涉猎热点话题、生活百态,歌颂时代变革的不同时刻。记录了练兵的战士、摆摊的群众、打破《铁饭碗》的橡胶厂,以及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表现手法上更让人眼前一亮,每幅生动至臻的画面如临其境。如《编织·希望》的照片用一双手撑满一幅画面;如《马兰村首次开进火车》的盛大场面,气势如虹、人头攒动,反映出封闭多年的山村,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列火车开进来,带来生活的渴望。
50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经历刻骨铭心的拍摄瞬间不可胜数,但是终生难忘的《百万民众深切悼念周恩来总理》这幅巨型画面的图片震撼人心。通过画面我们看到,前人山人海,白色花圈淹没在人海中间,一个镶有周总理照片的花圈呈现出来,高度超过悼念人群,可想作者的位置高度应当高于人群的两到三倍,方能俯视拍下这样宏大的场面。但是,照片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新闻摄影工作讲究的就是个“新”字。1981年转业到太原日报摄影部的潘泉,以大量的摄影报道反映出社会新近发生的事件,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受灾孤儿的“温床”》发生在1991年无锡洪灾后,当年的“临汾旅”在这场救灾中,救出了多位老弱病残市民,其中,给救出的孤儿在办公室临时搭建起了床铺,提供孩子们休息。潘泉回忆说,创作这幅图片的时间是1991年“八一”前夕,当时的无锡正遭水害,他单枪匹马乘火车前往。下车后,无锡市内的交通全部瘫痪,别说采访,寸步难行摄影。欧亚体育吃饭的瞬间从门缝里看到一个“临汾旅”的展览,“临汾旅”这个山西家乡的部队,既亲切又兴奋,立刻接通了电话,采访中得知他们正在救灾前线。于是创作了《受灾孤儿的“温床”》的作品。随后《灾后帮扶》《重建家园》等系列作品相继产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临汾旅”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摄影,但他们的光荣传统却跨时空跨地域地传承下去。
《庭院草绳加工厂》说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在自家的院落进行家畜养殖、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开设小型加工场所。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太原市北郊区庭院经济的火爆,带动和影响了当地农民致富激情,邻里们自发组成“联户草绳加工厂”,将村中的稻草搜集起来,加工成各种规格的草绳,并销往省内外。
摄影家的眼力很重要欧亚体育,捕捉新闻一般“意在笔先”,抓住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具备“眼独”的能力。《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是一群山村背着书包的孩子,背靠石墙正在读书,他们中间有的在背课文,有的在目不转睛地看书,孩子们细微的神态触动了作者敏感的神经,瞬间抓拍把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捕捉下来,是摄影师的定力。
《第一次分红》抓拍的是20世纪80年代太原北郊区村民,除经营农田外,还发展煤焦以及运输业,年终的分红让他们喜出望外。多年贫困的百姓第一次拿到百元钞票,激动得合不拢嘴。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能够抓人眼球的是什么?是它的构图、光线,还是它丰富的色彩?一般来说能够让人产生兴奋点的是把视觉感官都调动起来,那就是新奇,就是不多见的甚至陌生的场面。这就是诗词中所说的“意境”,也就是摄影师的思想。在瞬间抓拍的图片中要看到作者的思想,不仅有长期的摄影实践,还要有拍摄物象时的“合眼缘”,这种偶遇就与潜藏在摄影家心底的艺术细胞相碰撞,由此产生的“大片”一定是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摄影艺术。
潘泉先生拍摄是以小见大、草根式的拍摄,用足了照片“语言”特有的功能。《散养土鸡》拍摄时,在一片树林里,几十只鸡正埋头刨鸡食,此时,扬起的尘土早已将养鸡人搞得灰头垢面。再看这群黄的白的灰的可爱的鸡鸭群,它们生长的环境有充足的日晒,定时喂食,欧亚体育它们个个健壮得不负养鸡人。作者抓拍的瞬间,选择了密林深处恰好有一缕露天的光线,在杨柳树的衬托下,和这群鸡鸭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鲜明对比。然而,潜在深层的含义更为直接,这群鸡鸭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内在动力!
《窗台上的新潮》以高跟鞋、领带作为表现主题,反映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所古老简陋的石窟窑洞中生动体现。他们追求物质生活变化,欧亚体育也在精神需求上得以提升。这幅图片没有主人出现,但是,主人公的意识进步已经写在以小见大中。
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也许正是摄影家的“眼独”,成为与读者情感共振的载体,最终成为他的代言。
50年间,作者将摄影艺术延伸到:书法、授课、图片设计、大型展览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视觉艺术大格局,把美的理解运用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在展示个人才华的过程中,也引领和推动了界内视觉艺术的时尚潮流。
一个人,50年专注一件事,必然是他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觉,是他家国情怀大爱的使然。我们相信,历史会铭记他的作品,铭记他为之付出的足迹。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